【中山医“声”】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施TIPSS手术,为肝硬化患者疏通“生命河道”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来源:中西医结合肝病科
近日,40岁的张女士(化名)因便血就诊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(湖北省中山医院)中西医结合肝病科。该科副主任赵康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,并进行了体格检查。结合张女士既往患有血吸虫肝硬化病史,考虑此次便血为上消化道出血。
近五年来,患者反复因呕血、便血而住院治疗,已多次接受套扎、硬化等止血治疗。此次患者再次出现便血,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低于60g/L,属于重度贫血;肝脏彩超显示血吸虫肝硬化表现,门静脉宽度达13mm,且可见血栓;胃镜检查提示食管、胃底静脉曲张。各项检查结果均表明,张女士存在显著的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,这也是反复出血的根本原因。但因个人原因,患者和家属暂时不考虑肝移植。
那么,如何在不进行肝移植的情况下减轻门静脉高压呢?反复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(TIPSS)的适应症,该手术主要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来改善出血等症状。该科主任戴丹与张女士及家属充分沟通后,确定了治疗方案,并顺利完成了TIPSS治疗。术后两天,患者大便颜色转为黄色,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,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。
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条“生命河道”——门静脉,它负责将肠道吸收的营养输送到肝脏进行加工。然而,当肝硬化发生时,“土地” (肝脏) 变硬缩小,“河道”受压,阻力增大,形成危险的“堰塞湖”——门静脉高压。
门静脉高压的成因——肝脏硬化,河道受阻
肝硬化时,肝脏因炎症、酒精、脂肪肝等原因逐渐纤维化,变得坚硬。原本柔软的肝组织布满瘢痕,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的阻力骤增,压力不断攀升,形成门静脉高压(正常压力5-10 mmHg,高压时可超过20 mmHg)。
分类——堵塞位置不同,结果相似
根据堵塞位置,门静脉高压可分为三类:
肝前型:门静脉主干血栓或狭窄(如先天畸形);
肝内型: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扭曲(占80%以上);
肝后型:肝静脉或心脏原因(如心衰)阻碍血液回流。
但无论哪种类型,最终都会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。
临床表现——高压引发的“连环危机”
消化道出血:高压迫使血流改道,食管胃底静脉扩张,破裂时引发呕血、黑便(致死率高达30%);
腹水:血管内液体被高压“挤出”,形成顽固性腹水;
肝性脑病:毒素绕开肝脏直入大脑,引发意识模糊。
TIPSS——微创支架疏通“生命河道”
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(TIPSS)是医生从颈部静脉插入导管,在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植入金属支架(直径8-10mm),如同开通一条“泄洪道”,使门静脉压力降低40%-60%。
TIPSS的三大优势
微创高效:无需开腹,局部麻醉下1-2小时即可完成,术后2-3天即可下床;
改善明显:支架放置后压力骤降,止血率超过90%,腹水迅速消退;
争取时间:为肝移植争取时间,尤其适合反复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。
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“沉默杀手”,TIPSS则像精准的河道疏浚工程,用一根支架重燃生命希望。但支架并非万能,控制肝硬化进展、定期复查才能长期保持健康。
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是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,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特色,秉承着以病人为本的宗旨,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!
地址: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6号仁和楼22楼中西医结合肝病病区
联系方式
病区医生:027-83745598
护士站:027-83746022
肝病科门诊:027-83745695